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
短信诈骗屡出新招 警方提示谨防被骗 |
时间:2015-05-31 15:53:08 浏览:1746次 |
本报讯(记者张芳芳通讯员张炜)近期,兰州市内以手机短信为诱饵实施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为有力遏制此类案件的多发态势,有效防止群众上当受骗,兰州警方发布温馨提示,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接到诈骗或疑似诈骗的电话和短信后迅速报警,坚决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月21日,兰州市正在上班的张女士收到一条短信:“建设银行小信使提醒您,我行已成功从您的信用卡中扣除了1200元年费,请注意还款日期,详情请咨询400-6813799建行信用卡卡部。” 信用卡怎么会扣这么多钱?张女士急忙拨通了短信里提供的电话,一位自称是建行资金管理中心的人员在询问了张女士的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后,告诉她,她的个人资料被盗用了,建议她通过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处寻找帮助,并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张女士将电话拨过去求助,“警察”告诉他要到ATM自动柜员机上对资金进行防火墙保防,并强调不要跟银行的任何人讲,而且这种保护只有在英文界面下才能进行。 焦急万分的张女士急忙赶到了银行内,按照对方交代的事宜进行了操作并听信对方拒绝了银行相关人员的帮助。操作完毕后,就在张女士悬着的心刚放下整理思路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她立即查询账户,不料账上的20万元不翼而飞了。此时追悔莫及的张女士才来到了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报了案。 近一段时间以来,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陆续接到家长反映,说收到短信称“您的孩子出了车祸,我是一名医生,现迅将5000元抢救费用打入账号xxx”,不假思索的家长救子心切,等把钱打到对方账号上,才发现自己的孩子还正在学校上课。还有的短信说,你的孩子在我们手上,请迅速将多少万现金打到指定账户等等。 针对近期短信诈骗有所抬头,诈骗手法不断变化的情况,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保管好个人信息,在商品购买过程中不要轻易泄漏自己的电话、姓名等信息。外地公安机关只有在本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才能在本地执法,所以有外地公安机关在电话里要求配合时,一定要拨打110或本地警方电话询问清楚。在银行进行操作时,要询问银行相关人员,查实清楚,短信提供的银行电话和公安部电话都是虚拟的号码,所以要以在银行提供的电话为准。 对于有关孩子的短信,警方提示,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通过老师确定自己孩子的情况;在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时,防止泄漏个人信息;孩子的通讯录一定要保管好,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六类多发性手机短信诈骗方式 1.自报银行账号:案犯一般采取“撒网捕鱼”的手段发送信息,而事主恰在此时有钱要汇出,以为是自己要汇钱的对方临时改用的新银行账号,匆忙中将钱汇出。 2.提供小额贷款:利用手机短信发布低息高额贷款信息,并承诺手续简便(无需担保),要求事主将利息汇入“专用账户”或以测试还款能力为由骗取事主钱财。 3.中奖缴税:案短信发布“中奖”信息,等待当事人与其联系,进而以缴个人所得税、缴纳运费、手续费等为由,要求当事人往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进行诈骗。 4.招工押金:以当地某单位名义发布招工短信息,进而以缴纳押金、服装费为由骗取事主钱财。 5.“保护”资金安全:谎称事主用银行卡刷卡出现问题发出手机短信,再以“保护”银行卡内资金安全为由,按步骤转走事主卡内金额进行诈骗。 6.二手车出售:群发短信称有便宜的二手车出售的内容,等到受害人联系时,便以交订金和货款为由骗取钱财。(本文来源:甘肃法制报 )
|
|
|
|
|